脑球

北京
更多
天气| 公交车| 火车| 汽车| 旅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疗养生 >> 饮食指南 >> 文章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而春节前一天除夕的一些放鞭炮,吃年夜饭的习俗大家都还不知道。食谱网就为大家带来除夕的来历和习俗。

除夕的习俗

除夕,也叫除日,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通常也指一年中最后一天的夜晚。如果逢农历腊月“大进”就在三十日,腊月“小进”则在二十九日。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之意。《梦粱录》卷六载:“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尴,钉桃 符,贴春牌,祭祀租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

  除夕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在《元日》诗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我国古代,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都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在我国民间习俗中,除夕时家家户户要贴春联、换门神,有的家庭还要“挂千”以图吉利。挂千又称“门笺”“挂钱”或“挂签”,过去一般用红纸或彩纸剪成的长方形,上部为各种剪纸图案及吉祥语,底部为流苏式。随着时代发展,如今已被“挂结”或红灯笼所取代。上面镶嵌着“福”、“禄”、“寿”、“喜”等字样,预祝全家一年平安快乐吉祥。

  除夕的习俗

除夕的习俗活动主要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

  除夕这一天,也称年三十,全家人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吃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先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

  除夕之夜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晚上。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乒乒乓乓”地放起鞭炮来。年幼的孩子则用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等待着……此情此景,头发白了都不会忘记。接着,全家人要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北方人习惯包饺子,水饺形似“元宝”。 南方人做年糕,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全国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半夜正交子时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寒山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仍遵循千古不变的习俗,以击钟分岁。每到这一时刻,听到钟声,苏州全城就会爆竹齐鸣,迎接新春的到来。

  北京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旧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当天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过年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

  年夜饭后,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边欣赏“迎新春文艺晚会”的精彩节目,边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孙们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的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除夕之夜,至今仍延续送“压岁钱”的习俗。据《燕京岁时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就是“年夜饭”后,长辈要向拜年的晚辈孩子们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有接“财神”进宅的习俗。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预示全家一年之中红红火火,兴旺发达。

推荐:2011年夜饭菜谱 2011海南春节年夜饭 北方的年夜饭吃什么

上一篇 多吃高钙食物 预防卵巢癌下一篇 感冒时的饮食五大警惕
脑球生活网 公交路线 列车时刻表 家常菜谱
Copyright©2012-2024 闽ICP备11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