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球

北京
更多
天气| 公交车| 火车| 汽车| 旅游
三七猪肚鸡
菜系:
功效分类:
制作难度:初中水平
烹饪时间:<90分钟
口味:咸鲜味
工艺:

猜你喜欢

三七猪肚鸡

菜系:汤粥 浏览次数:289

材料:

操作步骤:

 
材料集合图:
三七猪肚鸡
备料工作:
第1步将土鸡去头去尾臊及肥脂部份(保留土鸡黄油层),将鸡脚上的趾甲剪掉,将鸡内腔冲洗干净,斩块备用;猪肚用油搓洗干净备用
第2步生姜片用刀背稍微拍松,小葱洗净去掉葱须后分挽成3个葱结,小红枣用水浸泡备用
三七猪肚鸡
三七猪肚鸡的做法:
第3步将猪肚用油正反两面反复搓洗,直至去净黏液无腥味为止(猪肚清洗方法详见:猪肚怎么洗?冬日暖身汤:胡椒猪肚芸豆汤
第4步锅内坐水,放入1片生姜、葱结1个,撒上1/2的花椒粒,将清洗干净的猪肚放入,水开二度之后,喷料酒1勺,大火继续煮3-5分钟后将猪肚捞出,进行二次处理:乘热撕去脐部的膜,再翻过来刮净油脂粒;处理好的猪肚再次冲洗干净,切成条块状备用
三七猪肚鸡
第5步锅中坐水,放入1片生姜、葱结1个,撒上剩余的1/2花椒粒,水沸后喷料酒少许,下鸡块氽烫去除血沫腥味后,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沥干备用
第6步汤煲内一次性注入足量清水,放入1片生姜、葱结1个,将肚条及氽烫处理过的鸡块放入,大火煮开,将汤滚后泛起的浮沫撇掉,放入去核蜜枣,转中小火加盖煲煮
三七猪肚鸡
第7步猪肚鸡煲炖约1个钟头后,将汤面上的浮油浮沫再次撇清后,用勺舀起一勺原汤将三七粉搅融化后倒入汤煲中,将锅内材料稍加搅匀后,加盖继续煲炖
第8步继续煲炖约半个钟头后,将浸泡过的枸杞放入搅匀大火煮3-5分钟,汤煲内添加适量精盐,少许胡椒粉调味即可熄火
三七猪肚鸡
三七猪肚鸡
三七猪肚鸡
饮食禁忌
       服用三七粉的禁忌:
1、孕期妇女禁止使用:女性在怀孕期间,禁止服用三七粉。这和孕妇不能服用很多西药一样的道理。
2、请勿过量:一般正常体质的人,服用三七粉的一日总量在10克左右,分成2次服用,每次不超过5克。
营养功效
1、猪肚又名猪胃,为猪科动物猪的胃。猪肚有健胃养胃的功效。猪肚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
2、猪肚作为食补佳肴,可以用于治疗胃寒,心腹冷痛,因受寒而消化不良,吐清口水,虚寒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等。适用于气血虚损、身体瘦弱者食用;适宜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泄泻下痢者食用;适宜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用;适宜体虚之人小便颇多者食用;适宜小儿疳积者食用。
3、中医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
4、鸡肉和牛肉、猪肉比较,其蛋白质的质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此外,鸡肉蛋白质中富含全部必需氨基酸,其含量与蛋、乳中的氨基酸谱式极为相似,因此为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5、鸡胸脯肉中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具有恢复疲劳、保护皮肤的作用;大腿肉中含有较多的铁质,可改善缺铁性贫血;翅膀肉中含有丰富的骨胶原蛋白,具有强化血管、肌肉、肌腱的功能。
菜品特色
       这是一款我很喜欢的汤水,汤色清亮,口感鲜甜润泽,肚片爽口弹牙,鸡块肉质绵滑透味。
饮食小常识
1、说起这道猪肚鸡,源自广东客家菜,因为最初的做法是将整鸡塞入猪肚中煲炖而成因而也叫肚包鸡或麻包鸡,是客家人招待贵宾来客的重要菜肴,也是客家人的家常菜。猪肚,健胃养胃补虚损;鸡肉,温中益气,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猪肚加上土鸡煲制汤水,滋补功效尤为显著。爸爸是客家人,据他说在老家广东梅州当地,生完孩子的客家女子是一定少不了这道滋补汤的。
2、这款汤水,主要的材料是鸡和猪肚,煲制的过程中还可以添加一些诸如黄芪、党参等药材,满足调养滋补的不同需要。我一直有点贫血,所以在煲制这道汤水的时候,常常会添加少量的三七粉。三七粉是植物三七的根茎制品,产自云南文山,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中国自古以来有“北人参,南三七”的说法。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两者味同而功亦等,同为最珍贵的药膳材料。三七特别适合贫血人士,有研究资料表明三七粉长期食用会有显著的补血养气的功效。
3、煲制这款三七猪肚鸡,三七粉的添加比重要把握好。我个人的观点家庭汤煲以味为先,药补为辅。三七味甘微苦,量过则影响汤感。煲制这款汤水我曾尝试过不同的三七添加配比,总体觉得根据制汤材料份量不同,三七粉控制在3-5g间是比较合适的,曾看到有制汤菜谱,400g左右的食材会用到近20g的三七,那着实是有点过了,除非是你特别喜欢三七的味,但既便是喜欢,那煲出来的汤也绝对是有点难以入口的。像博文中这锅汤,净食材份量大约为1000g左右,配以3g左右的三七粉煲制,我觉得出来的汤水,汤色、口感刚刚好,三七的那点甘苦味稍稍有点跳跃于舌尖但又不至影响到整体的汤味。这锅煲好的三七汤口感鲜甜,我家小挑嘴的小朋友都不会拒绝。

脑球生活网 公交路线 列车时刻表 家常菜谱
Copyright©2012-2024 闽ICP备1101815